首页|中介担保|租船|船舶买卖|船员招聘|英才|备件物料|船管|保险|资讯|指数|会展|综合|工具|蓝页|二手市场
资讯说明

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船员市场资讯搜索
当前位置:船员招聘网 >> 船员市场资讯 >> 新"船王"制作郑和大宗宝船仿真船 堪称独一无二

新"船王"制作郑和大宗宝船仿真船 堪称独一无二

发布时间:2015-2-5 11:03:37 阅读:1046

新"船王"制作郑和大宗宝船仿真船 堪称独一无二

“每一艘仿真船的背后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故事,也凝聚着我的情感和心血”

冬日夕阳的余晖,洒在一艘艘古船的桅杆和船帆上,也刻画出一位古稀老者悠长的背影。

已过傍晚时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世界仿真船舶展”的展厅内,李宝顺仍踱步于“千帆林立”间,耐心等待着闭馆前的最后一位参观者。历史和时间,仿佛在这里被拉长。

32年,自筹资金收集、整理、研究世界7000年名船善本史料,设计出500艘仿真船工程图纸,制作完成218艘具有真实历史背景中外名船的仿真船……陕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学会特聘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中心客座教授李宝顺,被誉为“仿真船王”。

如今,“船王”心心念念的是,有生之年创建一座“中国世界船舶艺术博览馆”。

  意将古人精神用仿真船传承下来激发今人志向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就坐落在唐广运潭原址。“广运潭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韦坚在今西安市东郊新修的漕运港口,曾‘三百余艘漕船齐集潭中’,对长安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宝顺告诉记者。

如今,这位72岁老人再现往昔“舟船竞发千帆过”的盛景。

走进“世界仿真船舶展”展厅,这里陈列着唐太宗李世民乘坐的御船、唐玄宗李隆基巡游广运潭的宁波船、南宋高宗御龙舟……“每艘仿真船都是参照史料进行比例缩小和设计制作的,最大限度还原真船风貌”,李宝顺向记者介绍说。

中外名船齐聚一堂。展厅里还陈列着由李宝顺亲手制作的公元前1700年以单桅单帆和桨合成驱动的希腊古战舰,载重480吨、成员85人的腓尼基古代战船,行速迅猛的北欧海盗战船……

“世界诸多航海学家、船舶设计专家与历史学家认定船舶文化从古至今约7000多年,从‘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中国、古罗马、古埃及等在古代造船史上书写的灿烂篇章,再到近现代航海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李宝顺矢志用立体的仿真船再现古今中外名船的英姿与风采,“将古人聪慧、坚韧、勤劳的精神用仿真船传承下来,激发今人勇于拼搏、探索、创造和建设美好未来的志向。”

  10艘“郑和下西洋”仿真船队独一无二

李宝顺与船结缘,源于1982年与高级船舶工程师赵幼雄的一次邂逅,“赵老师收我为关门弟子。我先后在上海船舶学院和浙江美院进修。”在收集、整理、研究了世界7000年名船善本史料的基础上,李宝顺设计出500艘仿真船的工程图纸,并着手制作仿真船。“每一艘仿真船的背后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故事,也凝聚着我的情感和心血”,李宝顺说。

展厅内陈列着南宋高宗御龙舟仿真船。原船是一种造型似龙的楼船,总长40余米、宽6米、高35米、两侧各5桨,体现着建筑艺术和船楼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世界古代龙舟宝库中的珍品。“这艘仿真船花了78个昼夜才完成”,李宝顺告诉记者,所需零件总计有3万多个,船体外的“龙鳞”都是他一片一片镶进去的。

而最令李宝顺自豪和珍视的,无疑是展厅中心位置陈列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0艘“郑和下西洋”仿真船队。“这艘郑和大宗宝船‘天元号旗舰’,按照1∶69的比例制成,重达100多公斤”,李宝顺站在自己的作品旁边,船桅已高过他的头顶,“其原船长138米,宽60米,9桅12帆,排水量15000吨,载重70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被称为‘世界第一船’。”

在这10艘仿真船队中,还有李宝顺制作的作为郑和舰队总兵副使坐船的郑和分宗宝船,绿眉毛船型,执行巡逻、护卫等任务的郑和护卫船,长60米、宽21米的郑和战船,负责运载舰队所需粮食、生活物资的郑和粮船……李宝顺告诉记者,“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这10艘仿真船队还曾在陕西省图书馆展览了一个月,引起轰动”。

  “指断眼残”惟愿建起船舶艺术博览馆

李老造船,如醉如痴。

32年来,他在农村租了五间民房,自筹资金、自制工具。“2008年,我设计制作了三艘‘中华号龙船’,并将其中一艘赠送给了北京奥组委”,正是用刻刀制作“中华号龙船”的过程中,他不慎将自己左手食指的指头切掉,留下了终生残疾。由于用眼过度,他的左眼视网膜穿孔,术后视力仅恢复到0.1。

“在朋友眼里,我不是‘船王’,而是‘傻子’‘疯子’”,李宝顺仍记得赵幼雄老师当年对自己说过的话,“老师说,我算把你‘拷’起来了,为了做船必须耐得住寂寞、贫穷和艰辛”,而李宝顺无怨无悔,“我希望用我的作品将中外几千年来的船舶文化和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人智慧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学习到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此次李宝顺的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0月,到时候,他又要为这218艘仿真船的安置问题而发愁,“我的心愿就是建一座‘中国世界船舶艺术博览馆’,向更多的人进行公益性历史文化展示宣传。”面对资金难题,李宝顺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

展览厚厚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游客霍瑞刚写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研究和保护历史的人,无疑是最可敬的,希望这些历史能被更多人看到。”游客陈新民则说,“一位老人,一生心血,一份信念,一场盛宴。宝船工艺之复杂、做工之精细令人惊叹,古人之智慧、今匠之巧手应该发扬光大,祝愿船王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