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介担保|租船|船舶买卖|船员招聘|英才|备件物料|船管|保险|资讯|指数|会展|综合|工具|蓝页|二手市场
资讯说明

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船员市场资讯搜索
当前位置:船员招聘网 >> 船员市场资讯 >> 《在我眼中的女轮机长——张兴芝》-航海衣羊

《在我眼中的女轮机长——张兴芝》-航海衣羊

发布时间:2015-8-23 8:20:08 阅读:4191

最近在CNSS刊登一篇通讯、一组飒爽英姿现代女海员光辉形象。但是遗憾的编辑把王亚夫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女轮机长(俗称老轨)作了介绍,却遗忘了另外一名享有同等地位的女海员——张兴芝轮机长遗忘了。

由此我抱着为我国的女海员正名的愿望,到处搜寻张兴芝老轨一辈子航海的事迹资料。

功夫不费有心人,我通过海事技术学院、通过张老轨本人终于获得了部分资料。而且得到了张老轨的鼎力支持满足了网友的愿望,收集到了张老轨端庄、靓丽的女海员照片以及生活照片数张。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看着照片中的形象和现实中卓越风姿的张老轨后,对她说:“我一定让民众知道,在我国的航海活动中,还有为之付出和奋斗的女海员——张兴芝。​

张兴芝轮机长

 

这是原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路岐老师文章中写的一段话:

“ 与大海交往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和海船打交道的人,是勇敢的人。”

我再添加一句:“与大海为伍的女人,是女中豪杰,耕耘大海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女人。”

当大家看到照片后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

穿了轮机长制服的张兴芝老轨

看到文章报道现实中的女海员,我更加深信在中国女海员是海员的人力资源之一,未来实现海洋强国、航海强国和海员强国时,女性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2010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就有鼓励女性上船的决议。然而走在中国女海员队伍前列的当之无愧是孔庆芬船长、王亚夫轮机长、张兴芝轮机长等女性。

在中国海事服务网这篇文章最后一段摘录了我在2013年上海海事大学召开的中国航海学会年会上的发言,呼吁中国的航海事业应该向女性开放。不要再另眼看待中国女性上船并增设障碍。我的发言带了很多忧虑,致使很多报刊媒体一定要我说出原委:

于是我就说了:“中国女性上船工作首先必须消除航运界的领袖们两个人上船三个人下船,而且极易引起海员争风吃醋!的担忧。”归拢为一句话:不方便!

我幽默的比喻让女记者们脸红又感觉非常气愤,认为不尊重女性。于是我的发言马上变成了媒体的对航海学会年会报道的焦点。连海外的媒体都闻风而动找我。

1976年8月31日,经交通部批准,中远上海分公司11名女船员上“风涛”轮工作,并于9月21日至10月31日完成了女船员首航日本的任务,向世俗证明女人也能驾驶万吨巨轮(链接http://www.ship.sh/history.php?id=457)。

孔庆芬就是“风涛”轮的船长,她们的航海能力完全“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成功实际上彻底打破了:“女人上船,船要翻!”的世俗偏见。可惜,后来的中国航海发展却把女性排除在外了。让很多志愿航海的女性的理想化为泡影。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航运界的领袖人物一直认为女性上船不方便。再把孔庆芬、王亚夫的终身不嫁作为说辞,更有理由说不方便了。女性上船比男性的付出不一样,他们除了生理特点外,需要健康的体魄外,还要经受世俗的偏见。当然如同男海员一样还要忍受远离家庭、远离亲人的困惑,但她们都克服了。张兴芝轮机长的经历不但事业有成,而且家庭非常圆满。

现在商船的居住条件极大改观,在2006海事劳工公约约束下,女海员的工作环境更具人性化和私密化,而且现代化的大型商船导航仪器和体力劳作已经与过去的商船不可同日而语了。女性完全可以适应远洋船舶工作、生活。我国的台湾地区早已打破了世俗,很多女性上船服务了,成就了她们的航海梦想。而中国女性上船还有一段路要走。

张兴芝轮机长走在航海时代的前列,她的行为完全成了女性上船的典型和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巾帼海员,她是我国女性走向航海的先驱代表人物。

前几年,张老轨与上海航海学会合作一起出版了一本最新轮机概论。我与张兴芝老轨认识是我下船参与海员培训后某次培训会议上。后来,在海员培训中我们接触的机会多了,我终于也有机会与她合作为本公司的船长、轮机长的论文审稿出论文集。

白发苍苍的张兴芝老轨在发言

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张兴芝老轨时,油然升起对她崇敬和羡慕的情感。这是一尊我心目中女神,航海女神!如同妈祖娘娘一样流芳于我国航海人员和民众中。

我从她那里了解了她当海员的艰苦历程。她坚定不移当海员的毅力成就了中国一位女轮机长,她的行为为当今的女性树立了航海职业的信心。

据说目前SMU一直在招收航海专业的女生学习航海,但很少毕业后直接到船参与航海,成为女海员。当然也有个别女性参与了南极和北极航海活动。我也认识了SMU的谢丽瑛老师、白响恩老师,我对她们参与考察南北极非常嫉妒,我当了30多年的海员还没有去过南北极,她们女性却实现了。

张老轨在船上示教轮机维修保养

当然我更希望他们成为中国的女船长,在跨越一个时代后作为船长重新登上驾驶台指挥超级巨轮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彻底改变中国的航海文化,让女性这朵繁花移植到远洋船舶上,成为航海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祝张兴芝老轨身体健康,为我们年轻海员讲述更多把航海职业变成航海事业的职业精神、航海经验和知识。

附路岐老师的介绍张兴芝老轨的文章:

她,白皙的皮肤,短头发,长方脸,鼻梁上架着一副珐琅眼镜,一派清秀、文静样。从外表上看,根本看不出也不会使人相信,她,就是奋战在海上二十多个春秋的女轮机长----张兴芝同志。

海 的 召 唤

1983年年底,上海和广州开辟一条客运航线。申穗线,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海上铁路”,尤其是要经过风浪较大的台湾海峡,所以它是一条不寻常的航线。开辟这条航线后,上海海运局决定由“长柳”轮来承担这条航线的客货运输。“长柳”轮是由上海沪东造船厂设计、建造的国内最大的客货轮之一,船内设备完善舒适。该船原在上海到青岛这条航线上,已航行了十一万零一百五海里。为了确保申穗首航成功,指挥这条海轮“心脏”的张兴芝----这位肩负重任、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女轮机长,毅然放弃了休息,日日夜夜地投入了机器设备的检修工作。

1984年1月30日,从广州北上的“长柳”轮,在驶入台湾海峡时,正遇上九级大风,一排排冲天的巨浪直扑客轮,一直打进了船顶的烟囱。可是,在客轮机舱里的张兴芝,却镇定自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密切注视着操作台上的各种仪表,果断地发布着一道又一道命令,她那威严的神情,俨然似名鏖战疆场的指挥员。

在海船上,最脏、最闷,干活最重、噪声最响的,要数轮机部了。在轮机部工作的男同志,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坚持不住的,更何况女同志了。可是,在海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张兴芝,在这最艰苦的岗位上,从一名普通的轮机员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女轮机长。那是什么力量使她如此为之而奋斗的呢?这就是大海的魅力,召唤着这位大海的女儿。

张兴芝,1940年7月出生在濒临大海的城市____青岛市。景色迷人的海湾,是她常去的地方,使她从小对大海产生了深情。这神秘莫测的大海,令她无限神往。每当她望着海轮进港出港的雄伟姿态,便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啊!我长大后,要是能当上一名海员,那该有多好啊!”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童年遐想在心底的萌发,在中学念书时,她报名参加了国防体育训练---航海多项,并成了一名航海俱乐部的积极分子。1960年,山东省在烟台市举行航海项目比赛,她被选拔为青岛市队的赛艇操舵手。比赛结果,青岛市队荣获冠军。这次比赛,对于张兴芝以后选择职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60年暑假,张兴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大连海运学院。1965年,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她被分到上海海运局。按规定,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要上船锻炼一年,张兴芝选上与她所学的船机系专业相近的轮机工。这既是重体力劳动,又是高温作业。这种自找苦吃的态度,使她一度被视为“怪女人”,但她却一直坚持在这最艰苦的机舱里干活。

海 的 考 验

劳动锻炼一年以后,其他大学毕业生都陆续调回局机关另行分配工作,领导也决定让她到局机关搞技术工作。张兴芝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去找船长说:“我上大学,就是为了开船,我不愿下船。”船长说:“轮机工作太辛苦,女同志恐怕吃不消。”然而,张兴芝却坚决而响亮地回答说:“不准备吃苦,我就不会选择这一行了。”由于她的一再要求,领导上终于同意让她留在船上工作了。一个女同志在船上,而且在这又脏、又闷、又热、工作又重、噪声又响的机舱里干活,确实很不容易。这些张兴芝都承受了下来,并埋头苦干着,因而她的实习成绩和表现,得到了船领导的好评,也博得了船员们的钦佩。

结婚三年后的一天,张兴芝所在的“工农兵八号”轮,正航行在上海至温州的途中,突然遇到大风,颠簸加劳累,使张兴芝第一次怀孕的孩子在船上流产了。但她克服了大海给予的严峻考验,以北国女性特有的拗性,完成着轮机工作。这正如她的爱人所说的:“她这个人哪,就是有股拗劲,越是困难,越是顶着上。她从不怕脏,洗刷锅炉,清洁扫气箱,什么都抢着干。我问她:‘你工作顺利吗?’‘蛮好’。平时有困难,也从不对我讲。”一些老同学也曾关心地劝她:“海上工作太辛苦,你学的是船舶机械,到岸上同样可以专业对口,何必吃这份苦呢!”可是,张兴芝却舍不得离开大海、离不开船舶。她执拗地说:“为了祖国的航海事业,我甘愿付出任何代价!”

在大风大浪中,张兴芝默默地干着轮机工作,就象母亲照看孩子一般,悉心管理着机器。出海这么多年,她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长河”轮机舱里的6270辅机,是由陆用6270辅机改装的。由于船舶工况变化频繁,经常发生轴瓦裂纹、调速器传动齿轮牙齿打光等毛病。有一次,“长河”轮正在海上航行,突然辅机发出了异样声音,张兴芝便迅速判断是“轴承螺栓松动了”,并及时地将机器停了下来,立即组织抢修。于是,一场重大事故被避免了。还有一次,在上海去大连的途中,“长生”轮发电机滑环断裂引起发电机燃烧。张兴芝立即熟练地转动各种阀门。由于及时、正确的处理,使发电机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妥善处理了上面两起重大轮机故障中,她树立了技术威信,受到了船队领导的信任。1980年,新造的“长柳”轮出厂前夕,张兴芝被调到该船任大管轮。她把全船轮机工作,组织、指挥得井井有条,保证了船舶安全运行。同时,经领导批准,她报名参加轮机长资格考试。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船上当了四年机匠、四年“四轨”、四年“三轨”、三年“二轨”,基础又扎实,在担任“大管轮”后再去考“老轨”(轮机长),应该说是完全可以的。不料临考前夕,突然接到通知,不让她去应考。这里除了由于组织上的疏忽外,还由于一些人对女同志存有某些偏见。因为在航海界,有一条不成文的常规,就是海轮上的“老轨”,都是由男人承当的。“这是为什么?”“难道女人就没有报考轮机长的权利吗?”从不轻易掉眼泪的张兴芝,当天晚上便伤心地痛哭了一场。她一连好几天心情难以平静,但她并没有灰心泄气,最后铁下心来,以更为坚决的行动,向旧传统、旧观念挑战。第二年夏天,她又去报名。船队领导的支持,船员们声援,港监有关部门批准,终于使她争取到了参加考试的权利。她为此很是兴奋,深深懂得这个权利的来之不易。于是,她利用两个月的公休假期,复习了大学的全部课程,经过四天八场的拼搏,从基础理论、造船专业到英语,平均考了八十分以上,终于以总分名列第二的优等成绩,通过了港监主持的轮机长业务的考试。接着,她被上海海运局正式任命为“长柳”轮轮机长。就这样,一个年富力强的女“老轨”,终于出现在我国的航运史上,她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和光荣。1983年,她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作为女海员的代表,又被推选为上海市妇联八届、九届执行委员。

爱 的 动 力

在这二十多年的海上生涯中,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和支持着张兴芝经受住海的考验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有着一个令人可敬可佩的“模范丈夫”。

他,长方脸,浓眉大眼,近一米七五身高,性格爽直,为人真挚、坦率,名叫朱鑫生,现任上海船厂检验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朱鑫生,从小也喜欢航海。高中毕业后,考入大连海运学院,学的是涡轮专业。当时,张兴芝学的是化学专业。1961年,大连海运学院进行院系调整,他与张兴芝从原来的专业,合并到了船舶机械系,成了同班同学。三年级时,张兴芝因生病,脱课较多,朱鑫生当时是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他受团支部委托,去帮助她补习功课,张兴芝是多么感激他啊!天长日久,自然产生了感情。大学毕业时,她俩明确了恋爱关系,院领导也就将她俩都分配到上海。没料到,很想当海员的朱鑫生,被分配在上海船厂,当了一名“岸员”---造船工人;而张兴芝,却分到了上海海运局,当上了一名海员。当时,朱鑫生就鼓励张兴芝说:“兴芝,既然你上船,就努力干吧!我俩的理想,由您来实现了!”为此,他还作了一首《海上花》诗,为张兴芝送行。

后来,又是朱鑫生,主动向张兴芝提出:“兴芝,为了能使你多掌握些实践知识,咱们还是晚些结婚吧!”就这样,为了祖国的海运事业,这一对恋人,将自己的婚期推迟了一年又一年,直到1969年才结婚。婚后,张兴芝就向朱鑫生提出,要晚些生育,他便立即表示理解。这些,对张兴芝在业务上的成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了两个孩子后,朱鑫生为了支持张兴芝一心扑在航海事业上,繁琐的家务一手包了。两个孩子从小就没吃过母亲的奶水,都是靠朱鑫生用奶粉、奶糕喂养长大的。为了抚养好五岁的儿子和一岁的女儿,他什么都得学着干。虽说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帮着干,但朱鑫生是个有名的孝子,恐怕母亲累坏了,什么事情他总是抢着干。所以,张兴芝每当要回船时,她心里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啊!但朱鑫生见张兴芝眼泪汪汪时,就硬着头皮催她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我会安排好的。”朱鑫生还怕张兴芝在船上分心家里事,所以每次都要关照孩子:“妈妈在船上很辛苦,家里的事千万不要对她说,要让妈妈高高兴兴回家,快快乐乐上船。妈妈是开船的,如果心里烦恼了,出了事故,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还牵涉到近百个船员、上千名旅客的生命安全。”有一次,儿子女儿都患上了“大嘴巴”病(腮腺炎)。他下班回家后,便一人抱着两个孩子,到医院看病去。还有一次,儿子在吃饭时突然浑身抽筋、发高烧,体温有四十度,朱鑫生赶忙放下筷子,抱起孩子就往医院去。事后,他还再三叮嘱孩子们:千万千万不要对妈妈讲啊!为了让自己的爱人,能安心在船上工作,朱鑫生克服了多少困难,甚至几次放弃去无锡、黄山休养的机会。后来,张兴芝知道了这件事,才下船公休照顾孩子,让他到杭州休养了一次。看!这是多么好的一对夫妻,多么好的一个海员家庭啊!这就是爱的巨大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