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我们的中国海员父亲 没有抛妻弃子
中国海员与英国女子结婚时的照片(前排右二为新娘,右三为新郎)。
记者专访利物浦中国海员遗孤寻亲会会长 解密尘封60年的秘密法案
略显褐色的眼睛、完全西化的举止,走在街上,你一定会把她当成一位欧美人。但仔细打量,你还是会从柔和的面庞、偏黄的肤色中发现一些不一样。不错,来自英国的伊冯娜是混血儿,她的父亲是中国人。 7月的一个午后,记者在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见到了利物浦中国海员遗孤寻亲会会长伊冯娜和她的丈夫查尔斯。二战后,英国利物浦数以千计的中国海员被迫离境,尽管他们中很多人已与英国本地女子成家。那些被留下的可怜妻子还以为自己被丈夫遗弃。而中国海员留下的孩子在成长中也从未享受到父爱。为了生活,妻子们做两三份工作养活孩子,有些人不得不把孩子送人。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
引子
我们的父亲来自中国
二战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华人海员受雇在盟军使用的商船上工作。英国利物浦是盟军储备供应重要海港之一,这些商船就在利物浦靠岸。
从1939年到1945年,英国公司在利物浦招收华人,作为储备海员。在伦敦的唐人街几乎消失之际,利物浦的唐人街因此繁荣起来。相关公司招收了15000到20000名华人海员,当时,华人约占整个商船人力资源的15%。
“我们的父亲大部分在这座城市开始他们的海员生涯,而他们又都来自哪里呢? ”伊冯娜多年查找资料得到了答案,“船运公司以两年的合约条件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两地招募船员,但大部分船员来自上海。而石油公司的船员多在新加坡招募。因此我们的父亲主要是上海人和新加坡的华人。 ”
在那个年代,华人海员与英国本地工人阶级女子通婚是很寻常的事,他们组建家庭后借此定居下来。伊冯娜的父亲和母亲就在其中。
伊冯娜出生于1946年,但她从出生起就没见过父亲。 “那次他上船后就再没回来。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还以为父亲把她抛弃了。 ”直到长大后,一直在寻找父亲的伊冯娜才知道,英国当时出台了一个秘密法案,父亲并非不辞而别,而是被迫离开。
为找到父亲,伊冯娜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大量资料,并著有《TheSea Dragons》一书,主要描述利物浦中国海员历史。 “可惜的是,我只知道父亲名叫Yang Nan,是上海人。 ”父亲的资料太少,但伊冯娜没有放弃,她组织并成为利物浦中国海员遗孤寻亲会会长,寻亲会中9个主要成员都是中国海员遗孤。他们建立网站,希望能得到自己父亲的更多线索。伊冯娜的丈夫查尔斯现在也致力于与妻子一起研究利物浦中国海员历史。
中国海员
为解决战后住房短缺问题被无情驱逐
1945年10月19日, 英国内政部以“一个对利物浦不良的因素”为由,采取行动驱逐中国海员出境。
伊冯娜说,政府使用的理由毫无根据,与当地警方和报章的报告完全相反。“警方甚至称赞中国海员基本上是奉公守法的公民。而搜索当年的报纸资料时,我们也没发现任何有关中国海员对当地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报道。 ”她说。
当年的一份内政部记录显示,战争使利物浦的很多楼房被炸毁,市政府亟需收回中国海员的住所,以解决战后房屋供应短缺问题。
根据1945年10月30日内政部档案,除单身海员逾期后被强制遣返外,已和英籍女性结婚的海员并不包括在内。但另一份档案指出,已婚海员也包括在内,但要根据个别情况决定。
官方的矛盾并没有阻止遣返行动,根据档案记录,首批被遣返海员在1945年12月10日前已被迫随船离境,而官方则表示海员可等至此日期后才被遣返。
这时,已婚海员也承受巨大压力,他们被阻止在岸上受聘做其他工作,船务公司则继续削減中国海员的薪金。据利物浦入境事务官J.R.Garstang致内政部抗议书,中国海员收入比战时少了一半,任何已婚海员都绝不可能靠薪金养活他们的英籍妻子。就算英籍妻子被迫随丈夫遣返回中国,这点收入也不足以维持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我们的父亲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被迫离开英国的。 ”伊冯娜说。
英国妻子
嫁给中国海员,失去英国身份
根据英国内政部1946年3月23日的一份报告,共有800名中国海员被遣返,其中有231人被拘捕后强制遣返。到同年7月11日,包括这800人在内,共有1362人被遣返,其中15宗是经过两日搜索后被捕的海员。
据内政部官员C.Parkinson的报告,一些与英籍女子合法结婚的中国海员在 1945年 9月1日前如果不愿返回中国,官方以此日期为限,允许他们在岸上受雇于其他行业工作和继续准许在英国居留。报告提议,利物浦入境事务官员有权审核中国海员与英国女子的婚姻是否合法,然后批准海员有资格留岸工作。
表面上官方似乎给海员特别优惠,事实上早在报告颁发前,很多中国海员已被迫离开了他们的妻子及儿女。整个过程因没有导致任何政治影响,这一悲凄事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遗忘在官方档案中。
至于一些与英国女子同居或法例批准颁布后立即合法结合的海员,他们虽已有儿女也被迫遣返,官方记录虽提及这些海员不包括在遣返范围内,有两三宗要等待审核,但却没有文件证实他们的下落及官方的最后决定。
不少嫁给中国海员的英国女子失去了英国公民身份,除失去公民权利外,她们所受的限制和外籍人士一样。“我们的父母过去日常出入必须携带外籍人士身份证明书。”伊冯娜说,至于一些生下子女而仍保持英籍身份的女子,她们付出的代价与已婚女子无异,“与她们同居的中国海员逃脱不了被遣返的命运,而被遣返后,他们再没机会返回英国。 ”
中国遗孤
因贫困有的送孤儿院,有的送人
1946年8月,英国《新闻纪事报》刊发一篇报道:在利物浦有150名嫁给中国男人的妇女陷入贫困。文章称,每个妇女平均生3个孩子,以此类推,有450名中国海员的孩子陷入贫困。而1946年8月19日利物浦《回声报》的一篇文章提出的数字是《新闻纪事报》的2倍。文章说,这些妇女中有些人有六七个孩子。媒体报道表明,在中国海员被迫离境前,他们共同生活了很长时间。
“我们是他们的孩子。但我们共有多少人呢?也许在450到1000人之间。我们无法知道确切数字。尽管查阅了当时的报纸,但我们并未找到关于那些妇女的更多消息。 ”伊冯娜说,“但是我们从一些他们的孩子那里知道了故事。我们的母亲认为她们被丈夫遗弃,其中至少一人曾试图自杀。 ”
有些妻子收到了丈夫的信件,这些信件来自香港、台湾或其他地区。“信里写他们在船上遇到的麻烦,问孩子们怎么样了?有的孩子还会收到礼物。不过信越来越少,再也没有寄来的包裹了。 ”伊冯娜说,“也许,信件的停止是因为母亲们没有回应。其实有时信被亲戚截获,没有转交到母亲手里。有时是因为母亲换了地址,收不到信件。我们的母亲们也不知道回信地址是什么。 ”
生活在难以改变的贫困当中随时间流逝,一些无奈的母亲把孩子送到孤儿院。也有人把孩子送给别人收养,有的被白人夫妇收养,有的被中国海员和他们的利物浦妻子收养。即使是面临强制遣返,但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些中国海员坚强地留了下来。
仍有许多母亲选择与孩子在一起。为抚养孩子,她们做两份或更多的低薪工作。一些母亲再婚,但绝大多数生活得很艰难,不少人英年早逝。
遗孤记忆
与周围人不一样、母亲怨恨
“我们相信一些海员曾回来过——但为时已晚。 ”伊冯娜说,上世纪50年代一些中国海员开始重新出现在利物浦,他们可能最初受聘于上海的航运公司,而后定居香港,然后被派往英国的货船上工作。“我们当中一些居住在利物浦的孩子,记忆中有华人海员的印象。他们与母亲们交谈,或在街上叫住我们,打听我们和我们母亲的生活状况。 ”
年少时的记忆并不美好。
“我们小时候很少有人与其他欧亚混血儿联系。虽然我们都在利物浦居住,但很少有机会与他们见面。直到成人后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华人血统。 ”伊冯娜说,“在那之前我们知道自己看起来和周围的人不同,但我们从不知道为什么。 ”
在一些情况下,母亲会怨恨这些孩子。“我们在提醒她们生活中有段悲伤的过去,我们这些孩子并不是她们想要的。还有我们不是母亲新丈夫的子女,对继父来说,我们是母亲过往生活的遗留物。 ”伊冯娜说。
也有一些孩子非常幸运,虽然同样是在贫穷的环境中长大,但继父对他们视如己出。“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从事护理行业,做护士或顾问。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努力地获取更多教育,从而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某种程度的舒适和满足。 ”
遗孤中的很多人依然生活在利物浦或英格兰西北部,一些人从英国迁到了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也有不少人去过中国。“我们有个中国父亲,但我们还是英国人,是利物浦人。 ”伊冯娜说。
后续来客
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仍有中国海员定居利物浦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来自香港的新移民开始在利物浦定居,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那些定居在利物浦的单身华人海员仍继续与当地工人阶级妇女结婚。在利物浦市内定居的中国海员数量虽不断下降,但利物浦唐人街又开始了新的稳定发展。旧的唐人街渐渐消失,利物浦华人区逐渐变成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为典型的唐人街。
上世纪80年代当地航运公司结束航运,由此也结束了中国海员步入利物浦的历史。
60年后英国驱逐中国海员真相被揭开
警察在港口突然袭击逮捕海员
2005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播出一部广播纪录片,披露二战后英政府将为英国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中国海员强行遣送回中国的情况:在内政部作出遣返决定后,由英国特别警察部门监督,利物浦警察在港口地区多次突然袭击,逮捕大批中国海员,并迅速强行将他们遣送回中国。从被警方扣押到被送上开往中国的轮船,前后往往不会超过48小时。BBC的报道说,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2006年1月23日,一场特殊的纪念匾揭幕仪式在英国利物浦默西河码头区举行。崭新的黑色大理石纪念匾中央是两个大字 “和平”,两边篆刻着中英文烫金字:“谨以此匾献给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中国商船海员……”
利物浦时任市长阿兰·迪恩在仪式上说,我们早就该为这样一个纪念匾揭幕,我为中国海员在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终于得到承认而高兴。今天的仪式给我们所有人一个机会,感谢那些为我们国家做出最后牺牲和失去生命的人。
在仪式上伊冯娜说,“今天为这个纪念匾揭幕,不是为了责备谁,事情已过去60年,当事人基本都不在世了。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澄清一段历史,给它应有的地位,让我们和后代都明白并记住我们的父辈是中国人,是曾为英国、为利物浦做过贡献的中国人。虽然由于父亲的离去我们没有接受过中国文化教育,但我们有中国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