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雪龙”号女二副亲述163天南极探险
历时163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同时,上海海事大学也迎来了 “雪龙”船女二副——龚慧佳老师的凯旋归来。
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此次考察打破了我国极地科考的多项纪录:创造我国船舶向南航行的纬度最高纪录,“雪龙”船成为中国航海史上到达地球最南纬度船只;历次南极科考中规模最大、站位最多、作业面最广、设备回收成功率最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深冰芯钻探”正式开钻;“极地机器人”首次投入南极科考应用;首次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附近发现新锚地……龚慧佳是亲历者。
四闯“魔鬼西风带” 遭遇12级气旋
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于去年10月30日从上海起航,经由澳大利亚霍巴特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此后经由南极罗斯海到达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补给,再次返回中山站,完成预定任务后经由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回国。在3万余海里的总航程中,“雪龙”船在冰区航行有3210海里,行经海域气象条件复杂,曾四闯“魔鬼西风带”,多次遭遇台风、冰雪等恶劣天气。其间,“雪龙”船还克服了有卫星资料记录以来罗斯海最严重的冰情,到达东经 165°34′、南纬77°35′,创造了我国航海新纪录。
“被号称作南极屏障的‘魔鬼西风带’是‘雪龙’船去南极的必经之路,这里常年刮着8级甚至10级以上大风。在此次航行中科考船曾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最后圆满完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及南大洋等各项夏季科考及建设任务。”龚慧佳说。
谈起驾“雪龙”船四闯 “魔鬼西风带”的经历,龚慧佳说最难忘的是第三次。1月20日,“雪龙”船从新西兰科莱斯特彻奇出发,继续执行科考任务。在必经之地的“西风带”上,有一股强气旋拦住了“雪龙”船前进的脚步。“这股气旋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左右,最大涌浪达6至7米,是本航次‘雪龙’船遭遇到的最大风浪。”为了确保人员和船舶安全,考察队决定,在澳大利亚最南端的麦夸里岛东岸海域避风,在气旋势力减弱后再择机穿越。经过两天两夜的避风后,“雪龙”船驶离麦夸里岛,向西南第三次成功穿越“魔鬼西风带”。“‘雪龙’船择机穿越西风带时涌高也达到4到5米,船体倾斜最大时达到了28度,船上有的队员被颠簸得从船一边甩到了另一边。”龚慧佳说,穿越“西风带”船长一直在驾驶台指挥,自己也就是听船长指令走,根据气象图上气旋的移动方向来走航。这次穿越‘魔鬼西风带’开创性地选择分段穿越西风带,为今后在该区域安全航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此次南极科考中,作为“雪龙”船4名驾驶员之一,龚慧佳要与其他几名驾驶员轮流值班,倒班的时间段也与一般商船不同,基本每个时间段都能轮到,所以她的生物钟一度处于紊乱状态。除了航渡期间的正常值班外,也经常会在浮冰区航行时,随时根据气象和冰情调整航线、控制船速、处理突发情况等。
“南北极的通航环境不太一样,南极是一块被大洋围绕的大陆,北极则是被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南极的冰山不同于北极,在南极不管是开阔水域还是浮冰区都会有冰山存在,而北极的冰山相对于南极来说小而少。由于冰山在海面以下部分受海水冲击比海面以上部分严重,导致冰山会翻身,其翻身激起的涌浪能量会传播很远,因此避让冰山的距离一般在1海里以外。在浮冰区,由于浮冰干扰,雷达很难扫出小冰山和冰脊,尤其在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时,航行比在开阔水域困难很多。为了避让冰山和冰脊,我们一般借助船上探照灯进行扫海行为,并用望远镜保持正规瞭望,一旦怀疑前方有冰山或冰脊,就要认为其存在并提前采取避让措施。”龚慧佳说,虽然自己之前有过北极航海经验,但面对更具风险的南极航行,还是对她的驾船技术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南极处处凶险 队员意外落冰
南极条件恶劣,酷寒、低氧、暴雪、白化等极地特殊环境,也给科考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生死考验。面对严酷环境,龚慧佳和她的队友们用不屈的意志,生动诠释了新时代 “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出发前就一直听‘老极地人’说南极处处有凶险,所以考察队员一直小心翼翼。想不到在外大洋作业期间,中山站度夏队里出现了险情! 1月3日那天,度夏队两名队员在冰盖区执行任务时,一名队员意外坠落冰裂隙。”虽然龚慧佳随船去大洋作业没在现场,遇险队友最后成功脱险,但事后听了队友描述,令她至今仍觉心惊胆战。
“当时,这两位队员前往冰盖执行GPS拆卸工作任务。目的地不适合飞机降落,于是他们选择离目标点一公里处着陆。抵达冰盖后,他们手持铁锹探路前行。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队员不慎坠落冰裂隙。”龚慧佳说,所幸,这名队员在坠落中正好掉在了离地面6米深的一个雪台上。雪台其实很窄,大约有2米,遇险队员半条腿是悬空的,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情况万分危急, “海豚”救援飞机及时赶到,大家用铁镐、长木板、安全绳等救援工具,将遇险队友成功救出冰缝。“这次经历更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南极科考工作的艰辛和危险,也时常为科考人员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震撼。”
“面对地球上最为干澡寒冷的严酷环境,我们每位队员出发之前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说实话,在南极如果防晒不到位,几个小时一层皮就没了。”龚慧佳说,“雪龙”船在163天的航行中,只补给过三次食品,因为常年吃不新鲜的蔬菜、压缩饼干、方便面,几乎所有的“极地”人都会患上职业病,每个人的胃都不好,但大家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一切。在此次南极科考中,龚慧佳作为 “雪龙”船驾驶员中唯一一位女性,拼搏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身边同事们的高度赞扬。
凯旋而归 与学生分享逐梦之旅
龚慧佳说,“雪龙”船南极考察的驾驶经验是珍贵的。在163天的日日夜夜里,她忘不了“魔鬼西风带”的狂风巨浪,忘不了普里兹湾凛冽的寒风,忘不了战友们的悉心照顾,也忘不了工作间隙他们排练“雪龙”号版“小苹果”舞蹈时的激情……这些都将作为她航行生涯中的奇美瑰宝,收藏进自己的人生行囊,永远珍藏。
去年11月18日,“雪龙”船靠泊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期间,正在澳访问的习总书记登船视察“雪龙”号,亲切慰问全体考察队员,并高度肯定了我国极地考察30年来取得的成绩。龚慧佳在此次欢迎活动中的任务是在“雪龙”船梯口位置站岗,迎接、引导习总书记及夫人彭丽媛安全登上“雪龙”船。龚慧佳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慰问,并有幸成为全“雪龙”船第一个与总书记握手的考察队员。能够与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让龚慧佳激动、兴奋了好久。
经过南、北极航行的洗礼,龚慧佳显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我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比以前更稳重了,知识经验积累也更充足了。这两次远行,是我在追梦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承载着我的学校、恩师、家人和朋友的希望与祝福,我不能辜负他们。” 从北极、南极归来的龚慧佳说,成为一名优秀的、名副其实的女船长,是她追逐多年的梦想。“我离我的船长梦又进了一步!”
从“育明”轮三副到北极科考“雪龙”船三副,再到南极科考“雪龙”船二副,近3年来,龚慧佳一次次驾着巨轮,成功完成了波澜壮阔的航海旅程。“虽然每次都有不同风险,可每次也都有不同的收获。上过不同的船,就会对各种船型和航线有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船操控好。”作为一名教师,龚慧佳说,这些航海体验为她今后的教学工作打牢了实践基础,让自身的航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她会把在“雪龙”船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她的学生,也会把所经历的南、北极航行故事分享给同样热爱大海、胸怀海洋强国梦想的“海大”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