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深度】盲目扩招航海专业学生,导致海员人力资源过剩
盲目扩招航海专业学生,导致海员人力资源过剩
上篇(上篇内容为中国海员发展的思考2,点击可查阅)已提及目前中国海事院校大该超40多所,其培养方向都是面向航海专业的本科、大专生,上船都将担任高级海员职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航海的托儿所不是摇篮了。
当年仅有南北两所海运学院和集美航海大专,其它都是航海中专学校,如南京海运技校等,航海毕业生稀缺,航企岗位充足,加上海员,特别是远洋海员位职业特殊性,社会地位、民众对国际海员认同感,加上中国航海百废待兴,中国远洋公司为了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环境,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从部队复员、转业当海员的低技能素质的人力资源局面。
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第一批具有相对高素质的高考航海大专、本科毕业生科逐渐进入远洋航运企业、港口、科考、国防的船舶上。
因毕业生少,供小求大,当年的普遍经济环境,大学毕业生急迫想通过当海员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对远洋公司趋之若鹜,上船率达85%以上。毕业生只要愿意,无需担忧上不了船。国家包分配的政策,当海员的感觉不要太好!
文革后前三期毕业生进取精神是8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百废待兴的需求奉献了自己聪明的才智。
同样,在航海院校毕业生到船做海员也是非常敬业,在数年内就晋升为船长、轮机长。航运企业急需航运人才,当年在船的时候还收到公司后备管理干部库表格,基本上都列入考察范围。当一部分海员在船上修炼几年之后,自然,前面所未有的好运降临在这批海员身上。部分船长、轮机长调陆进入管理高层,形成目前中国国有和民营航运管理层。中国两大国有航运企业的领导层都有这个背景,为中国航海现代化作出了奉献。
一段航海历史进展不得不提及,在上世纪90年代,国有航企承担了国家要求“航海扶贫”的责任。在政府部门看来,只要内地家庭一人去当海员,就可以致富一家人,以此来带动整个内地的发家致富。现实是,航运企业到内地招收的“扶贫子弟”都是乡下干部子弟。
他们跨入了航海人力资源序列后,除了个别人员勤奋努力走上了船长、轮机长岗位外,毕竟是农耕文化,对航海文化还是有不适应的抵触,大部分扶贫子弟在得到几年扶贫后就不在返回船舶岗位,相对内地经济条件,的确“一部分人富起来”,过夫妻老婆热炕头的好日子了。公司对想留下继续做海员的扶贫人员也未续签合同。他们成为了航海历史上匆匆过客。
基于这样的诱惑,内地一些无权势的学生开始攻读航海院校了。又为当今的海员职业不稳定打下伏笔。基于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前景过度乐观误判,大肆鼓励海员走向世界海员市场,各地政府部门非常青睐于航海就业,他们闻风而动,在大学扩招大形势下,加上正在蓬勃兴起的海员外派市场强大的吸引力,政府部门鼓励沿海、内地年轻人参与航海,航海院校亦云既云,创建航海院校扩招航海类学生,分割这块涂有黄油白脱的美味蛋糕。甚至,连看不到大海的黄土高原的内地也建立海事院校。
上世纪世界航运兴旺时期,航运企业大量购进船舶扩充船队,80年代的航海毕业生起到了主导作用,填补航海人力资源的短缺,保障了中国航运了健康发展。
随着无序、盲目乐观高涨气氛,忽略了航运经济发展波浪形低迷。90年代航海院校对外兴奋异常地宣布,航海学生无需担忧就业,还将在广阔的世界海员市场找到职业。
而在兴奋之下,对教育航海学生放松了,虽然航海学生都穿起了海员制服,仿佛有点航海氛围,但没有摄入航海文化的精髓,在校后学习并不认真,甚至挂科。
我的一位邻居小孩也考进了我的母校读轮机专业,当我想“开后门”招聘进公司时,发现他竟然挂科9门!我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轮机没有知识含量,有什么稀罕,至多再读一年。我真的给他再读一年的机会,但我绝不再招聘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航海的责任和航海的文化素质。
一位在读航海生在微博上与我对话,现在我们班内大部分都在混,混到毕业就算本事。大部分航海生不愿意上船工作,只要一张文凭。
中国海员离开世界船东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职要求甚远。航运市场并沒有官员想象的乐观,到了2010年之后,逐渐显现了大量扩招的学生在毕业时遭到市场无情地拋弃趋势。
我经历这个过程。
我曾经的“老东家”在上世纪90年一直外派扩张得不到理想效果,派去的海员都是无大企业背景的私营航运公司。如我曾被外派所谓美国某航企,就是几个华人合伙办的,但对海员要求甚高,我是带着“浑身伤痕”的悲惨结局,灰溜溜回来的。
老东家发急了,要打开北欧海员市场,我又首当其冲,先到马尼拉挪威培训中心培训,然后取得了当年最早拥有挪威国际船长证书的船长之一(也是我航海生涯的荣耀之一)。后被派往挪威散货船当船长,在船东苛刻要求下差一点又被“炒鱿鱼”。我还是苦苦挣扎下来,最后被认可并打开了北欧海员市场小小缺口,其甜酸苦辣自己知道。
但很多外派海员不是这么幸运,信心十足出去,悻悻而归。
航运尽管不景气,但船舶大型化成为了趋势,海员人力资源多余的情况更加突出。
举个现实的例子:过去都是千箱船舶,现在是万箱,甚至2万箱船舶。而海员人数与千箱船相同,想想看,多出数十艘船舶海员人力资源,海员就这样被大批溢出来了。
航运企业无力承担人力资源的经济负担,在市场经济杠杆下,势必多余的海员被出局了。怪航运公司?这是市场经济的作用。怪航海院校,他们也是教育产业,学生越多越好。怪中国的海事主管机关,不现实!
一位与我共事的船长如下哀叹,令我相怜:
十几年前开始做中国海员外派管理,当时由于STCW公约关于海员培训、发证的要求提高,我也参加了几次国际、国内的大型海员方面的会议,国内航海院校、海员外派单位乐观的认为凭中国航海院校培养实力,中国的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海员10年左右一定打败菲律宾成为世界海员输出大国、强国!
可惜十几年过去了,中国海员完败菲律宾海员,中国海员在世界市场上至今还没有得到认可,而且名声也不好,仍然是差、懒、不会英文沟通的低等海员!悲哀啊。
问题就是出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盲目乐观,鼓励扩招航海专业生战略性失误。
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加上外派从战略上完败菲律宾海员,终于打破了海事院校就业率高的神话。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网上与我对话时感叹:
很多想上船的毕业生找不到东家,就找中介,却被中介黑了,拿到中介费后就翻脸不安排上船,要不就敷衍上船实习,还未完成就被“船东”赶下船!从此,游离在航海的边缘。我们欲哭无泪啊!船长,你能帮帮我吗?
还有一位个体海员的海嫂在QQ上跟我说,船长,能否为我老公找一艘船舶啊,我家已经一年多没有上船了,家里经济都出现问题了。他已经做到大副了,老公脾气都变坏了,放弃航海职业太可惜了。面对海嫂,我真想拉他一把。可惜,我无法面对现在的航运形势。
这是一位与我在微博上交流的海员:“海员,海员,我们到底是怎么了,我们是干了犯法的事了?还是得罪了全天下人了? 相亲一听到是海员,女孩子直接摔包走人,办个信用卡,因为海员这个职业被拒,这是逼着我们转行啊。”
现在盲目扩招航海专业学生,导致海员人力资源过剩现象已经蔓延成灾,在我的微博私信中每天几乎都有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要求我提供就业信息。可是我仰天长叹啊。
尽管航海职业不被民众喜欢,经济收入相对贫困,但对于读了航海需要“扶贫”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灾难。中国过多航海院校和无计划培养航海生成为了重大社会问题。
相对大量航海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素质问题,我还是死掐与本论点相关联的航海文化的问题,或许很多网友以及反对我观点的同行又要认为我啰嗦了。但我还得啰嗦。
我不清楚哪位说的:“有知识却没有文化的社会人是最可怕的人。他们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工具,沦为有知识的恶棍,最后成为非常私利的趣利者!”
有航海知识,没有航海文化的可怕后果就是中国航海后继乏人,后继乏人的真正意义不是缺人,而是参与航海的人缺少支撑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荣誉的航海文化。
在第一篇中我就讲到了不仅仅是底层海员缺乏航海文化,连高层也是缺少航海文化的熏陶,出现了背离航海文化、习俗的行为。
像流氓般、不可一世的强权领导的强词夺理:“海员就是船员”就是典型行为!
缺了知识吗?不是,缺的就是航海文化!
这与中国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教育缺失有关。中国航海强国建设不能缺少航海文化建设。
有句话很经典并切中时弊:“一夜可以让穷人变成富翁,但一夜绝不会出现一个有教养的贵族,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
要在中国民众心中种植航海文化那是比培养贵族还难的工程!因为我们宣传的太少了!
本次大领导访美讲话就提及了1979年中美建交后的“柳林海”货轮首航美国西雅图故事,提及到贝汉廷船长,我又眼睛湿润,饱含泪水了。民众可以忘记贝汉廷,但贝船长贡献的航海文化我们再也不要丢失了。
最近中国远洋举办了“中远集团第八届职工文化月北京区域PK大赛”活动,其中就有贝船长的故事。我感觉非常兴奋,马上点赞并且转发要求了解的人点赞。
尽管离开老东家10多年了,但这些航海文化活动的故事内容还记忆犹新。中远重视航海文化的教育了,那么其他公司呢?
我们不缺航海人,缺的是具有航海文化知识的航海人。
来源:航海衣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