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介担保|租船|船舶买卖|船员招聘|英才|备件物料|船管|保险|资讯|指数|会展|综合|工具|蓝页|二手市场
资讯说明

船员招聘网“船员市场资讯”提供与船员相关的权威资讯,最新的船舶资讯、最精彩的船员经历、最全的国际航运信息,尽在船员市场咨询栏目。敬告广大船员朋友们:查看最新的船员及相关资讯,不用东奔西走,赶紧来“船员市场资讯”。

船员市场资讯搜索
当前位置:船员招聘网 >> 船员市场资讯 >>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完成合拢 预计1月下水舾装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完成合拢 预计1月下水舾装

发布时间:2014-1-7 8:56:06 阅读:1041


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已经合拢
2013年底,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在重庆完成合拢,预计今年1月中下旬下水进行舾装。

  “过去没有专门的考古船,进行水下考古时,只能租渔船。记得1996年下水调查时,两个人只能住卧铺大小的舱位。大家都盼着有自己的船。”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技术与装备部的李滨在向记者讲述过去的水下考古工作经历时,言谈中透着对考古船建成使用的期待。

  水下考古并非易事,对技术和设备有很高要求。为了了解中心组织我国第一艘考古研究船设计建造工作的始末及其背后的故事,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从无到有专属定制

  “这是一艘专门为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量身定做的船。过去租用渔船进行水下考古时,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有了这艘船,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参与考古船设计的有关专家介绍说。

  据介绍,该考古船排水量为930吨,全长56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吃水2.6米,航速12节,能搭载20余名考古工作人员。建成后主要承担水下文化遗址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主要工作海域为我国沿海,也可能远航至南沙、西沙海域。

  考古船配有减压舱和减摇舱。李滨表示,水下考古每次下水停留的时间都不同,要根据水深、潮汐、设备等情况而定。最短的10多分钟就要上来一次。有了减压舱,有利于潜入更深的水下,可以延长下水的时间。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郑明少将是船舰方面的专家,关于减摇舱,他解释道,考古船和军舰不同,工作时是停在海面上不动的,减摇舱可以稳定船体,减少摇晃颠簸,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该船基本能够满足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求。”中心技术装备部主任宋建忠告诉记者,船建好后,属国家文物局,由中心使用,船舶的维护管理委托给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有关部门。
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迈进
  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随着水下考古船的投入使用,将会翻开新的一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中心主任刘曙光说,1987年前后,我国就开始了水下考古,2009年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成立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全国水下文化遗产项目和水下考古项目的相关工作。目前已发掘十几艘沉船并进行了一些调查。无论是技术上、理念上,还是工作上,中国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最早在泉州的滩涂挖掘沉船,到八九十年代后在近海做考古调查发掘,再到2013年在南沙群岛进行海下考古发掘,我国建立起一支包括多部门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小组。“考古船的投入使用肯定会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宋建忠说。

  中心技术负责人介绍,在设计之初,工作人员就考虑到考古船应具备几个功能:一是支持潜水、支持水下考古发掘,满足开展水下考古作业需要,满足考古队员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二是能够进行水下调查,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文物提取;三是能够开展应急保护;四是在适当情况下对公众开放,让公众参观了解水下考古工作的情况。

  水下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内容多样。李滨介绍,水下文化遗产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调查、沿海海防、水下古城遗址、古港口、古造船厂、盐业遗址、古村落、古城址等,沉船打捞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我国目前的水下工作偏重于物质本身。刘曙光表示,大量水运航道、码头文化遗址或和海洋文化研究相关的调查远远不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最主要的是水下环境和遗物的保护。

  据了解,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西沙工作站的建设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开展。同时,我国已先后在宁波、青岛、武汉等地设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2014年,宁波基地将投入使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正朝着国家主导、地方参与,以沿海海域为主、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方向迈进。

更多信息请登录航运在线船员招聘网